分卷阅读1016(2 / 2)

长安好 非10 4714 字 3个月前

不动兵,便只能智取,但智取也需要门路来支撑,而非凭空想象便可以办到,可肖旻在黔中道可谓两眼一抹黑,全无门路可言。

想象总是丰满,现实却如此艰难。

肖旻正犯难时,忽有一封密信至。

肖旻展信,甚感惊讶。

那封密信正来自黔州,写信者是长孙家的族人。

长孙氏于信上言明,可相助肖旻在岭南及黔中一带行事,并言明,此乃常节使的授意。

肖旻回过神来,心中顿时有了底气,一个计划随之浮现在心头。

定下计划之后,肖旻便按兵不再往前。

随行的钦差太监十分不满,屡屡催促肖旻速速平息岭南道之乱,见肖旻未加理会,那钦差太监耐心渐失,扬言要将此事传报京师,治肖旻延误军机之罪。

不料,这句话却成了他的遗言。

这名太监至死都没能反应过来……一向性子沉稳脾性温和的肖旻,怎会突然当众向自己这个钦差拔刀?

肖旻此举,等同宣告了与朝廷割离关系。

然而此举之后,肖旻便再没其它动作,似乎处于了踌躇犹豫之中。

李琮见形势有变,传信于荣王,提议可试图拉拢肖旻,为荣王府所用。

除此外,李琮在信上向荣王请罪——屡屡刺杀肖旻未能成手,请求荣王责罚。

荣王未有责怪,反而称赞李琮懂得依照形势变化而调整计划,可见格局灵活,头脑清醒,知晓何为利益最大化。

荣王鼓励李琮游说肖旻归顺,同时提醒李琮多加留意肖旻大军的动向。并且只给李琮一个月的时间,若一个月后肖旻仍不肯为荣王府所用,即便集重兵攻之,也务必将之除去。

此外,荣王提醒李琮,时机已至,另一件事可以着手实施了。

面对李琮暗中的招揽,肖旻表现出的是举棋不定的摇摆态度。

因手刃钦差之举,肖旻及他手下大军在岭南道的处境暂时得以缓解,与此同时,他与长孙家敲定下的计划,正在紧急而隐秘地进行着。

年关将至,山南西道的战事却未因年节而停止。

腊月廿五,山南西道雨雪交加,路滑难行,被天子一道道严令催问战事进展的朝廷大军唯有被迫暂时休整。

军帐内,年迈的玄策府老将柴廷,正在灯下翻看朝廷最新传来的文书。

自出兵山南西道以来,朝廷的人心便如一根细弱的发丝,始终悬于刀刃之上,几乎每日都会传书询问战况。

然而今岁是个寒冬,西面又多雨雪,战事进展并不算顺利,因急行军作战而病倒的将士也不在少数。

有狂风卷起厚重的帐帘一角,头发稀疏花白的老将看向风雪呼啸的帐外,苍老到显出了几分浑浊的眼底藏着忧色。

这时,一名士兵入内,捧来了一封密信。

柴廷接过,见信却是微惊。

是荣王李隐的亲笔信。

李隐亲自来了山南西道,邀他见面相叙,信上言辞恳切诚挚……

柴廷犹豫间,视线落在了信尾的署名之上——太子效叔,李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