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陛下在耍心眼!(1 / 2)

晚明风华 戈昔 5746 字 9天前

第206章 陛下在耍心眼!

朱寅在恩荣宴上发难,当然是和商阳等人商量之后,深思熟虑的反击。

因为皇帝已经怠政废朝。从万历十七年开始就极少上朝,很少露面。

上朝的机会很少,朝廷官员齐聚一堂的场合自然也就很少。

朱寅也就很难藉助朝会当众发难。

他如果走常规法子将奏本递交通政司,再通过通政司递交给皇帝,那麽皇帝完全可以在郑氏影响下,留中不发!

如此一来,他的题本就是石沉大海。朝臣不知道此事,他自己反而暴露了意图。

那麽他就一下子陷入最危险的境地。郑氏会在朝臣反应过来之前,对他动手之前,不止一个朝臣弹劾郑氏族人骄横不法。可都被皇帝留中,最后冷处理的不了了之。

所以,当众弹劾,让尽可能多的官员知道这件事,才是朱寅的反击机会。

而今日的恩荣宴,就是最好的的机会,

宴会上有三百多个新科进土,很多人还是一腔热血。还有一百多个朝臣,首辅丶礼部尚书等大佬也在。

刚好大纳言(通政使)也在宴会上。大纳言职责所在,没有理由拒收他的奏本。

好几百人济济一堂,一旦发难就能点爆舆论,朝野瞩目。

大纳言只能当众收下题本,按制度送入宫中。

朝野瞩目之下,皇帝还怎麽留中丶扣压他的奏本?当然只能走程序了。

这是看似胆大冒险,其实有惊无险的一招。

也是朱寅的无奈之举。

从他入京开始,郑氏就不择手段的谋害他这个神童,之前还利用锦衣卫,如今更是策划让他当驸马,断他前程。

当了驸马,就不能再当文官丶握实权。政治生命被宣告死亡。

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

更重要的是就算他不考虑仕途,也绝对不能辜负宁采薇。

万万不能当驸马!

可大明朝只要不同宗,同姓也可为婚。他又没有超过十六岁,还没有娶妻成亲,按制符合驸马条件。

万历这种任性的皇帝,要真是听了郑氏的枕头风,很可能下旨赐婚。

群臣强烈反对废长立幼,那是因为关系国本。可难道还能强烈反对招神童为驸马?这又不是国本。

真要一道赐婚圣旨下来,朱寅固然可以抗旨不遵,硬扛着不当驸马,可是仕途肯定完蛋了。

随便找个罪名下狱,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真想杀他,也没人能救他。

所以,必须在万历被郑氏说服下旨之前,抢先反击郑氏,甘为马前卒公然反对郑氏,将事情闹大,获取整个文官集团的支持。

那麽事情就会变为国本之争。

这种情况下,皇帝再敢赐婚让他当驸马,就必须和整个文官集团打擂台,会遭到朝臣们的集体反对。而郑氏和朝臣的矛盾,会公开爆发。

他将成为文臣集团的一片逆鳞,动他就是针对整个文官集团。

万历和郑贵妃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再招他为驸马。

这个道理,在场官员们立刻就想通了。

就是申时行都有点意外,没想到朱寅年仅十二,手段就如此老辣。

谁也没有想到,神童状元会在琼林宴上,当场向通政使递本,当众明言要弹刻郑氏。

在一片祥和的恩荣宴上这麽干,前所未有啊。

十二岁的连中三元前所未有,可神童状元此举也是前所未有。

新科进士们一脸惊,大佬们却神色精彩。

果然是连中三元的神童,上道,太上道了!

申时行还算矜持,礼部尚书于慎行却是面露微笑。

于大宗伯极力反对万历废长立幼,多次要求万历立朱常洛为太子,早定国本。

万历喜爱朱常洵,一心废长立幼,对于慎行深恶痛绝,甚至停发所有礼部官员的俸禄。

此时,于慎行等人对朱寅十分满意。

神童没有令人失望,终于出手了。

郑国望短暂的震惊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朱寅为何在恩荣宴上突然发难。

朱寅用心之险恶,出招之诡,真是妖童!

通政使一脸肃穆的接过朱寅的题本,朗声说道:

「转呈题本,乃通政司职责所在,本官不敢渎职。」

郑国望眼见大纳言接了朱寅的题本,再也没有之前伪装出来的「君子涵养」,忍不住戟指喝道:

「朱寅!你血口喷人!你好大的胆子!谁指使你诬蔑皇亲!」

她如果是其他进士,肯定不敢这麽声色俱厉的怒喝。可她是郑贵妃的「弟弟』,是国舅之尊,当然没有什麽顾忌。

朱寅回头看着失态的郑国望,冷冷说道:「本官是不是血口喷人,等到陛下御览,有司查明,不日自有定论。」

「本官胆子是很大。本官三岁读圣贤书,圣人教诲片刻不忘,一身正气,热血难凉,但为国家,无所畏惧。胆子焉能不大?」

「也没有人指使本官。若非要说谁指使,本官就是受国法良知指使,见不到权贵罔顾纲纪,败坏社稷!」

众人见他年仅十二,却义正辞严,言语如刀,完全像个大人。

「你---你-—」郑国望满脸通红,「朱寅!你放肆!丧心病狂,捕风捉影的胡言乱语!」

「郑国望!」于慎行脸色一沉,「你是新科进士,还要慎言呐。国家自有制度,弹劾关乎国法。是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在此大呼小叫就能说清。」

申时行等人没有表态,但明显是支持朱寅的。否则,通政使不会这麽痛快就收了朱寅的题本。

他要是不想收,大可让朱寅自己去通政司衙门递交。

郑国望看到大佬们的态度,又看到新科进士们冷漠的眼神,哪里还不知道,

她陷入了孤立境地?

礼部的恩荣宴上,没人谁敢冒着背叛文官们的风险,替自己说话。

之前以为朝臣们是白颈乌鸦,吵吵闹闹的各自为政,可现在她发现,一旦他们因为某件事团结起来,力量有多强大。

就是郝运来,此时也不敢替郑国望争辩。

实际上争辩也没有意义。弹劾疏一交,那肯定要进入程序,是非黑白就不是一张嘴的事情了。

朱寅说到这里,对众官拱手行礼道:

「元辅,大宗伯在上!诸位相公,诸位同年!晚生收到秘报,说郑国瑞丶国望兄弟,欺君罔上私通蒙古,蓄养鞑子武士,擅自出关走私牟利。此事证据昭彰,一查便知无可抵赖!」

「我朝弹劾不法,向来闻风奏事,晚生虽非科道言官,可身为翰林清流,不敢落后御史。若是装聋作哑,明哲保身,置我辈风骨何在?那便羞为名教圣徒,

无颜再做天子门生!」

「晚生以为,郑氏身为国戚,深叨皇恩,理应遵纪守法,报效天恩,为贵戚之表率,扬贵妃之贤名。」

「可郑国瑞丶郑国望兄弟辜恩负上,有伤贵妃懿德,有损天子圣名,今日不弹劾,将来恐有不忍言之事!」

这句「不忍言之事」,语义双关,令人遐想,一下子就将国本之争连在一起。

申时行不禁深深看了朱寅一眼。

此子不愧是古今罕见的神童,不仅仅是读书考试厉害,更难得的是-官场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