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自持(2 / 2)

毕竟火力发电站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低成本可调节功率的区间比较狭窄。

一台发电功率为50兆瓦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电功率下调幅度越大,就意味着其每个千瓦时的发电运行成本越高。

如果燃气轮机停机了,再次重启就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

很多设备一运行,就不能随随便便停止,不然会增加很多成本。

而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不一样,其通过气温丶光照度调控的发电功率,比燃气轮机调节功率容易很多。

比如要让一个微生物燃料电池箱停止运行,只需要将室内温度调低到16摄氏度,关闭人工光源,就可以让其中的发电菌迅速进入半休眠状态,从而不再产生电流。

条件温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也不像火力发电站丶核电站那样危险,哪怕是发生地震,电池室内的天花板上,储存了专门配备的消毒液,如果出现发电室因为地震倒塌,那其中的针对性消毒液,可以迅速灭杀电池液中的发电菌和革兰氏菌。

其实这两种菌也没有办法在自然环境下大规模传播,室外的紫外线丶温度丶微生物,都可以轻易压制它们的蔓延。

特别是发电菌,这东西就是江淼专门精挑细选的,其大规模繁殖的限制条件非常多,哪怕是泄露出去,也没有办法达到其繁殖的条件。

这些条件在人工环境下容易达到,但是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没有可能凑齐。

面对李海涛的一意孤行,那个供电的工程师队长杜国标也只能照办:「阿强丶东子,你们去检查一下电路,然后将电表拆除。」

几个电力工程师赶紧忙碌起来。

拆了仓储中心的电表后,又去隔壁那一栋自建房,将那一套居民电表也一并拆除了。

拆着拆着,其中一个电力工程师有些奇怪地说道:「杜哥,有点不对劲呀!他们的电力哪里来的?」

「…」杜国标也眉头一皱,他抬头观察了一下子周围,并没有发现光伏板。

至于风力发电机,杜国标想都没想,这地方虽然是郊区,但周围的居民楼和工厂不在少数,根本不可能建设风电项目。

拆好了电表,杜国标带人再次来到仓储中心的办公楼。

听到杜国标的问题,李海涛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们公司的新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池室就在下面的一到三楼。」

「微生物燃料电池?」杜国标一头雾水,他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技术。

倒是一旁一个比较年轻的电力工程师,由于是电力专业的科班出身,他听说过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杜哥,这技术简单一点说,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各种活动来发电,不过效率非常低下,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杜国标询问道:「李经理,方便我们参观一下吗?」

思考了一下,李海涛点了点头:「可以,不过你们只能在发电室外面,因为要避免杂菌污染。」

「我们只是好奇,在外面看一下也可以。」

下了三楼。

电工老方正在调控室内。

听到敲门声,他站起来,打开了大门:「李经理?有什麽事情吗?电表难道出问题了?」

李海涛摇摇头:「没有,这几位供电局的工程师要参观一下发电室,你给介绍一下。」

「参观?没问题。」老方看向杜国标等人:「你们想看什麽?」

「这个发电室功率多少?」

「最大功率36.5千瓦。」

杜国标等人又看了调控室内的设备和相关数据,发现这些确实是关于电力调控的设备,数据也没有问题。

这让他们非常惊讶。

二楼的发电室,是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其中情况。

「发电室就二楼吗?」

「嗯,就二楼。」

「这面积也不大…」

李海涛笑着说道:「大概400平方米,不过五个发电室是300平方米,剩下的面积都是通道丶楼梯间丶消毒通道和衣帽间之类的区域。」

对于面积,杜国标一眼就看了个差不多,他更加好奇另一个问题:「你们的发电系统稳定性如何?」

「很稳定,而且功率随时可以调整,从0到36.5千瓦都可以,不过每一次调整功率,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缓冲时间,我们是使用铅碳电池来作为临时调度的。」

「调控条件困难吗?」

「不困难,使用空调和LED灯就可以控制。」

杜国标目光之中满是惊讶。

那个有些了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力工程师,摸了摸鼻子:「如果功率可控是真的,那这个技术非常有用。」

「不知道成本是多少?」

李海涛如数家珍地解释了一下:「我们内部使用,不算研发费用,设备丶耗材和维护加起来,差不多一度电一毛钱左右,人力成本方面,则要看情况了,反正规模越大,人力成本就越低,我们这个发电室是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0.375元。」

而类似于奶牛养殖场旁边的发电站,人力成本就每度0.02∽0.05元。

其实这种小型发电室,单个电工的极限管理规模,是1000个电池箱,即每天个3~4个电池箱更换电池液。

如果是大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站,加上各种辅助设备,一个人可以管理上万个电池箱。

这就是规模效应。

杜国标觉得这个发电室的人力成本偏高:「这个人力成本有点高呀!算下来,你们一度电的成本都来到0.47元了。」

「不能这麽算的,我们只是将电工的人力成本摊入发电成本之中,我们仓储中心本来就要配备一个电工的,而且这并不是我们这个发电室的极限,只要将规模扩大一倍,人力成本就会下降50%。」李海涛继续说道:

「我们公司在总部的实验基地,进行过测试,在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员工的极限管理规模为1000个电池箱,如果藉助辅助设备,管理规模的极限可以达到上万个电池箱,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电0.02∽0.05元左右。」

「规模效应吗?」另一个电力工程师若有所思。

李海涛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就是规模效应,等我们在隔壁的办公楼装修好,这栋七层的楼房就会全部作为发电室使用,到时候差不多可以布置750个电池箱。」

「你们的发电量用不完吧?」杜国标想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计划在附近开过一个充电站,到时候还可以可以赚一些钱,当然,规模肯定是一点点扩大的,不一会一下就达到750个电池箱的程度。」

「原来如此,如果作为充电站的配套,那确实不错。」

「确实这东西如果真可以如此安全又便捷的调控发电功率,我觉得完全可以考虑作为电力调度系统使用。」

几个电力工程师七嘴八舌讨论着。

其实他们的讨论,南电公司已经派人前往汕美,去考察海陆丰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