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青木功,灵窍子(2 / 2)

杨勤铭是杨承业的次子,在杨家他的地位也不低,但是比起他的大哥杨勤远来,他受到的重视就要少很多。

杨勤远还在大安做了几年的皇帝,而他一直跟着杨家生活,几十年来,不能说是没有人关注的小透明,但也很少有人见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

这也正常,勤字辈的兄弟有二十二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关注,甚至除了个别的,

大部分兄弟都是很普通的杨家子孙。

要说出众,灵源之地也没有这样的说法。

勤字辈基本上都是喝着灵泉水长大的,他们修炼基本上都是在三十六七岁达到先天境,早两年和晚两年都没有太大的差别,根本看不出有什麽出众的地方。

而杨勤铭的性子沉稳,也不是那种性子跳脱的人,每天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外,

不会去掺和其他的事情,这也使得他更加不受人关注。

可是他也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特别是杨正山的认可。

对于老祖宗的认可,杨家子孙哪个不想要?

杨正山将杨继臻留下了,传他《青木长生经》,亲自教导他修炼。

其实杨正山并不是正统的仙修,最起码现在他还不是,因为他并没有修行《青木长生经》的第一卷,他是从第二卷开始修炼的,是将真元转化为法力,直接跨越了炼气期的前六层,达到了炼气期七层。

这意味着他的基础并不稳固,而他现在教导杨继臻修炼,就跟从头修炼也差不多,对他深入了解《青木长生经》有着不小的好处。

杨继臻确实拥有仙修的天赋,他在灵泉山坪只是修炼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炼气一层,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仙修。

而也就在杨继臻踏入仙修之途的时候,灵源之地出现了第二个拥有灵窍的人。

马秋燕,十岁,一个长相十分秀气的小姑娘。

灵泉山坪的院落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马秋燕来到了杨正山面前。

「老仆马岩拜见家主!」

老者神情激动的脸色涨红,小姑娘乖巧的跪在老者的旁边,一动也不动。

「马岩!」杨正山想了想,「你是马三的孙子!」

「家祖正是马三!」马岩眼眶微红,说道。

杨正山看了看他,微微颌首,「不错,现在你在哪里当差?」

「老仆跟着四爷在执法堂当差,目前在长寿城官衙担任副官!」马岩说道。

这个马岩就是当初跟着杨明昭在巴蜀之地造反的随从,那时他在巴蜀之地得到了锻炼,有着很不错的理政能力。

后来杨明昭来到了灵源之地,担任执法堂堂主,而他也就跟着入了执法堂,成为了执法堂内的理政官。

长寿城官衙乃是执法堂官衙部总部,他这个副官差不多就是官衙部的副部长,也算是灵源之地的中层管理者。

「起来吧!」杨正山温和的笑道。

「多谢家主!」

杨正山对小姑娘招招手,「来,过来,让老夫看看!」

小姑娘看了看自己的祖父,马岩轻轻的推了小姑娘一把,小姑娘来到杨正山的近前,

杨正山轻柔的揉了揉她的小脑袋。

「不错,确实有灵窍,以后她就是老夫的弟子了。」

这小姑娘既然能送到这里,自然是已经练成了《青木功》,而目前灵源之地只有杨正山一个仙修,所以只能杨正山亲自收徒了。

「燕儿,还不拜见师尊!」马岩连忙说到底。

「弟子马秋燕拜见师尊!」小姑娘也不傻,而且在来之前,她的家人已经不知道嘱咐了多少次,所以很是高兴的接受了杨正山这个师尊。

「嗯,从今天开始,燕儿就住在这里吧。你可放心?」杨正山看向马岩。

马岩连连点头,「燕儿能得家主看重那是她的福气,老仆岂会不放心!」

「哈哈,那就好,以后每月初一上午,让她父母过来接她回去住一天,初二再送来即可!」杨正山笑道。

毕竟还是个十岁的小姑娘,还是需要父母的疼爱的。

再说,杨正山也不希望孩子与父母亲人变得生疏起来,灵源之地最大的人情关系就是亲情关系,杨正山希望每个人都能维持着良好的亲情关系。

「是,老仆会跟犬子交代清楚!」马岩高兴的说道。

尔后,马岩就离开了,而马秋燕自然留在了灵泉山坪上了。

有了杨继臻和马秋燕的加入,灵泉山坪突然间变得热闹了不少。

以前这里只有杨正山丶郁青衣丶青霞和红云四人,多少显得有些冷清,现在多了这两个孩子,倒是在冷清中多了一些欢快。

杨继臻少年心性,虽然能沉下心来修炼,但并不是那种闷葫芦的性子,他还是比较爱玩爱闹的。

而马秋燕也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开始她还显得有些拘谨,可几天之后,她的孩子心性就恢复了,每次修炼结束,都在山坪中玩闹着。

当然,作为杨正山的弟子,他们的修炼任务还是很重的。

杨正山不会时时刻刻的盯着他们,但这里还有郁青衣丶青霞和红云,她们虽然不能教导两人修炼,但却可以教导两人一些其他的事情。

比如读书丶锻体丶符纹丶药材识别等等。

马秋燕是灵源之地能找到的最后一个拥有灵窍的人,整个灵源之地目前已有八万多人,除去还不懂事的幼童外也有七万多人,可这七万多人只有他们两个拥有灵窍的人,可见灵窍子有多稀少。

要知道杨正山是有灵窍,按理说杨家的子孙出现灵窍的概率是远高于其他人的,可是杨家依然只有杨继臻一人拥有灵窍。

杨正山还是希望能多几个灵窍子,不过灵源之地内部已经不用想了,接下来就要看万里海域和大安皇朝那边了。

大安京都,皇城之内。

华丽的御书房中,杨继爵面色沉静的批阅着手中的奏摺。

杨继爵生于星月十三年,如今已有二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而与杨承业和杨勤远不同,杨继爵对做皇帝并没有太多反感的情绪,也没有觉得厌烦,反而他还乐在其中。

大概是因为他的权力欲望比较大,也可能是因为他很享受掌控天下权势的原因,反正他对待朝政非常认真。

而大安皇朝在经过了杨承业丶杨勤远和杨继爵三代帝皇的治理下,如今已经是一片盛世皇朝的景象。

国泰民安,经济发达,朝堂财政宽裕,百姓生活富裕,一切都显得非常欣欣向荣。

而且大安皇朝的发展势头还没有进入瓶颈期,依然还能高速发展数十年,因为大安皇朝的北部大开发政策还有很大的发展馀地。

元良王庭覆灭,北地数千里地域成为大安的疆域,那里有肥沃的草原和土地,足以养活数千万人口。

而这二十年来,大安皇朝虽然一直都在休养生息,人口增加不少,但也仅仅只是补足了当初大荣乱世失去的人口。

现在的大安依然存在人少地多的情况,特别是北地的草原上,人口依然非常稀少。

只要大安朝堂不乱来,未来数十年,大安皇朝依然会继续昌盛之下。

杨继爵继承的是父亲和祖父留下的盛世皇朝,而他也是一个拥有大报复的帝皇,希望自己可以将大安皇朝推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