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大治之始(1 / 2)

第391章 大治之始

一个被祸害得千疮百孔的地方,需要的是大治。

自古以来,大治必先免赋,其次均田,出台各种鼓励政策,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商人们放心经营,这个地方才能彻底活过来。

所以,免赋是关键,百姓暂时没了负担,才能安心耕种生产,华夏民族的坚韧与毅力,是全世界最强的。

只要朝廷让百姓们喘口气,他们就能迅速恢复元气,为了自己的日子而踏实工作,数千年以来都是如此。

现在赵孝骞要做的就是让百姓们喘口气。

汴京朝堂还在争论新政和旧法,赵孝骞不管那麽多,无论新政还是旧法,总之这三年内,我真定府的百姓不准向他们收一文钱的税。

至于如何让赵煦和朝堂答应给真定府免赋,很简单,赵孝骞把真定府的现状据实上奏,尤其强调真定府农户们的凄惨情况,以及辖下九县总共才十六万多口人的现实。

数据是最真实且最直观的,汴京的大佬们看到这些数据,如果还要坚持对真定府百姓徵税,首先就把自己置于「不仁」的位置上,这顶帽子大佬们可戴不起,太坏名声了,赵煦更不敢戴。

「道德绑架」不是什麽好词儿,但赵孝骞这次用在汴京大佬们身上,相信会很有用,大佬们不被绑架都不行。

李清臣按照赵孝骞的吩咐,写下了请免赋税的奏疏,吹乾了墨迹后,恭敬地双手捧给赵孝骞,神情不知何时却清朗了许多。

看着赵孝骞的眼神灼热且钦佩,原本被降职的失落感此刻荡然无存。

李清臣突然觉得,能在这位年轻的都公手下当判官,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从这两道奏疏上,李清臣已能看到真定府死而复生的生机,以及这位郡公隐藏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的仁慈之心。

「为生民立命」,这句话太高尚,太遥远,只能作为读书人的一种几乎不太可能实现的理想。

可这位赵都公却在脚踏实地地做着,

他从未高喊过任何口号,也从来不慷慨激昂地发表什麽忠君报国,爱民如子之类的言论。

可他做的事,却是实实在在的给辖下的百姓寻得生机,让他们活下去,如果可以的话,活得好一点。

「郡公高义,今日方知,下官敬佩,愿从此在郡公靡下效劳,下官也很想看看,若干年后的真定府,是何等的模样。」李清臣突然真切地说道。

赵孝骞警了他一眼,淡淡地笑了:「这就纳头便拜了?老李啊,别给我戴高帽子,我不是什麽坏人,但也不是什麽好人,你把我架得再高,我想下来时,也会麻溜溜地滚下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李清臣笑道:「好人坏人,皆是凡俗中人,凡事凭心而为,便是一个真实的人。郡公在下官眼里,就是真实的人,喜怒哀乐,贪嗔痴妄皆俱,活得像圣人那般清高寡淡,未免无趣。」

赵孝骞哈哈大笑:「不错,老李,你也是个真实的人,我在任真定府的日子,靠你多多辅佐了,丑话说在前面,政务方面,我就是个甩手掌柜,只负责拿出章程,具体的事情还需要你来做。」

李清臣躬身一礼:「下官愿效劳。」

「刘谦谅等人正被皇城司审问,接下来要做的,是查缉辖下九县的知县,官吏和地主豪强,百姓们被祸害成这样,我不信那些知县和官吏们是清白的。」赵孝骞冷笑。

「这件事皇城司会去查,你要做的是将犯官名下的田产归纳抄没,重新分给辖下的百姓,离开春不远了,官府还得给百姓们分发粮种,不可耽误了春耕。」

「犯官们这些年的不法收入兴许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笔钱咱们截留下来,

就不交给朝廷了,回头我想个理由糊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