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小瞧天下英雄了!(2 / 2)

事实上,这次行动的主导权莫名其妙就转移到弯津军手里了,中村弥九郎这五百多个人成了看热闹的,根本无事可做。

只是这年头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原野身份地位也远远比弥九郎要高,中村弥九郎丶前野长康丶蜂须贺正胜这些人倒没什麽不服的,只是前野长康望着这一幕,迟疑道:「这来得及吗?要不要我们按之前说好的,现在就把船连成浮桥给野原家用用?」

他们有把这六十多条船连成浮桥的计划,这还是弥九郎提出来的,只不过不是行动初期,而是要搞定了伊木山城和鹅沼城之后。

不然方一美浓人不肯屈服,非要和他们硬拼一场,他们还打输了,他们却把船都串起来了,到时跑都没地方跑。

结果原野却一开始就要在木曾川上建一座桥,这时间来得及吗?

到时伊木清兵卫和大泽正秀整理好军队,率大军连袂杀来,起码也要有个三五千人,凭他们这五百多无甲兵和弯津军划皮筏子过来的百多人,能顶多久?

背水而战也不好打啊,后面没退路,人心惶惶,也没有腾转阵型的馀地,怎麽想都没赢面!

「等等,不对,野原家的人速度好快——

中村弥九郎丶前野长康等人还没拿定主意,要不要提前把船串起来当浮桥,

免得原野瞎折腾,而一直很少说话的蜂须贺正胜却很快发现了情况有异,野原家的这些皮甲兵好像是专门训练出来的,从工具到施工材料,都早有准备。

他们用皮筏子扯过了绳索,又把绳索扯回去,两头装了滑轮,已经在往河对面轻轻松松倒腾预制桩木丶梁木丶横木丶斜木和木板,开始从桥墩向河中心方向,水平安装第一层悬臂梁。

悬臂梁的一端插入桥墩的预留孔中,并用铁钉固定,另一端则悬空伸出。

在每层悬臂梁的下方,则斜向安装支撑斜木,一端顶在悬臂梁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层的支撑结构上,形成三角形的支撑体系。

如此两岸层层以铁索为基准向中心推进,顺便以崩紧的铁索为辅助支撑,根本不用在河里费时费力的建桥桩,哪怕桥还没建好,已经可以大概看出雏形了座高出河面近两米的铁索悬臂桥。

而且建造速度极快,全是早就打好孔的悬臂丶横木丶斜木,插好再钉一钉加固便可,又有铁索崩紧提前悬空,身手矫健的土兵套上绳索挂在铁索上就能提前分段施工,他们只是呆呆看了一会儿,三分之一的桥身已经似模似样了。

中村弥九郎丶前野长康和蜂须贺正胜终于知道正规军和杂牌军的区别的,不仅在甲胃武器上有区别,更多还是训练上一一要说这些皮申工兵第一次造这种桥,那绝不可能,八成造了拆丶拆了造,不知道拆腾过几百次了,搞不好每个步骤都反覆改良过,不然不可能这种惊人的速度。

当然,花销也肯定不小,只看看那些早就备好的预制木料和各种型制的专业工具,说一声原野在这些人身上砸了几万贯,他们也敢信。

原野对弯津工兵的速度也很满意,甚至自己都有些惊讶。

虽然这科目是他要求的,但他事情太多,时不时就要憋憋坏水或是发动远征,不可能死死盯着某个单位的训练,真没想到弯津工兵自己进化到这种地步了,估计在队内没少自己卷自己。

大概是灾荒时裁军的原因?不肯卷的,表现不好的,都被裁走去当治安官丶

民兵训练官了?

竞争上岗果然有好处,以后还是要时不时裁一裁,清一清不肯上进的家伙,

不能把军队养出得过且过的思想。

当然,这也是弯津军福利待遇够好,很多人都不想失去这份易受尊敬且高薪的工作,不然也卷不起来。

「不错,回头给工兵军官记功,今年工兵里的标兵选拔也要翻倍,个人奖励要格外从优。」原野吩附一声,这种认真工作的部下,当然要给予肯定,给予实质性的好处,以鼓励他们接着自己卷自己,越来越优秀。

工兵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日本中古时代,尤其重要。

这时代,到处都是大小豪族,是个国人众就要占村为王,织田信长丶今川义元等一大批大名都十分反感这一点,都想把地方的统治权全都拿到自己手中,但他们却一直拿不到,主要原因就是地形限制。

日本是个多山多河的岛国,三里一座山,十里一条河纯属正常现象,而这种天然分割的地形,征伐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以这时代的交通条件,你走两步就遇到一条找不到渡口的河,走两步就遇到一片湿地烂泥地,有时真的没招。

军队和单人不一样,军队过河没那麽好过的,有时一条小河把一条军队挡上三五天都很正常,更是十分容易导致补给送不上来,军队走看走看自己就崩了。

战国时代的日本军队采用的办法,就是硬走,走到哪抢到哪,村里的米要抢,杂粮要抢,鸡也要抓走,不然补给不够,而更重要的是,屁股后面有这麽多「天险」,万一打输了,想逃跑减少损失都很难。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尾张之虎」织田信秀带着方把人去攻打稻叶山城,一不小心被斋藤道三打崩了,被人一路追到河边,结果没桥,七八千人抢那麽几十条船,当场就淹死了上千人一一正面交战都没死这麽多啊!

原野不肯坐船过河也是这个原因,他可不想走织由信秀的老路。

这天下没有必胜之仗,未胜要先虑败,哪怕弯津军足够强也要坚持保证后路通畅,保证就算战事失利也要有退路,所以他是一定要造了桥才肯率军过河的。

背水一战,决死反扑,大获全胜这种事,放在小说里看看热闹就行了,他手下的军官要敢这麽做,他第一个送他上军事法庭,枪毙时间少于五分钟就算他的错。

这种人枪毙了绝对不冤。

大概,他这种人是当不了名将的,他还是喜欢「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认为这才是打仗的止道。

稳扎稳打,没必要弄险,想方设法削弱敌人,日日积累训练自己,只打有把握之仗,哪怕就是暂时失利,也不能伤筋动骨。

当了这麽多年弯津军的统师,他也算有自己的战术指导思想了,也有可能是落难初期几次被迫拼命留下的后遗症,而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弯津军也没让他失望,越来越精干。

一个多时辰以后,这座横跨木曾川的铁索悬臂木板桥就建好了,刺耳的竹哨声阵阵响起,两千弯津军依序便步过河,士气高昂,无所畏惧。

施工依旧没停,按计划,弯津工兵还需要再搭起两座悬臂桥和修一处简易阵地,以保证拱卫该地,弯津军能快速退回南岸。

中村弥九郎丶前野长康等人彻底被惊住了,而蜂须贺正胜也脸色有点难看。

闻一知三,他以弯津军为假想敌,只看看他们按部就班的过河,就觉得他们十分难搞,没有个两三倍的人数优势,不能令他们首尾难顾,顾此失彼,他一时都没有和对面交战的勇气。

小瞧天下英雄了,没想到尾张还藏着这麽一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