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风排在第三个,在刘茜雅和李一南结束后,就轮到他。
王林将一只拉布拉多带到他身边,给他介绍道。
“它叫豆丁,是一只一岁九个月大的导盲犬,你先和它熟悉一下。”
陆清风蹲了下来,摸了摸豆丁的狗头,很诚挚的说道。
“你好,豆丁,我叫陆清风,等下就拜托你”
豆丁闻了闻他,然後就亲昵的用头蹭了蹭他的手掌。
训导员在一旁微笑。
“它很喜欢你。”
说着,把手里的导盲鞍给了他,又给他戴上了眼罩。
说实话,在眼前黑下来的时候,陆清风是有些紧张的,在习惯了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世界,现在却要把信任交给狗,人的本能都会害怕。
所以他深吸一口气,放松心情,抓紧了手里的导盲鞍。
“豆丁,forward”
在国内,导盲犬的指令都是英文,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用中文交流的时候,对狗狗产生干扰。
在英语国家,导盲犬的指令一般用的德语。
获得指令后,豆丁动了起来。
在失去视觉感官之後,陆清风其他的感觉相对敏锐了一些,他能感受到豆丁的启动动作很轻柔,拖拽感并不强烈。
速度也会配合他的脚步。
在前进了一段距离之後,停了下来。
陆清风就知道这是到了一个路口。
分配的路线是去医科大学的食堂,体验开始之前,行进的具体道路和他们说过。
陆清风想了一下,发出右转的指令。
一路走走停停,稍稍能适应没有视线的感觉后,对豆丁的信赖感也越来越深。
想来盲人和导盲犬之间就是这样长年累月下产生浓厚的羁绊。
一路前进,渐渐能听到有其他人在身边的声音,应该是医科大学的学生。
陆清风能听到到这些人说话的声音,可能是在好奇他脸上眼罩,加上边上有摄影师在跟拍,大概知道是在录制节目。
人好像还挺多的。
虽然看不见,但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到食堂的路程并不远,但前後还是花了大半个小时。
等到另外两人也体验过後,王林最後带着他们去参观了导盲犬和盲人的配对训练。
“这个时间一般会持续三十天以上,直到导盲犬和主人形成足够的默契,最後成功配对的导盲犬都会有残疾人协会颁发工作证。”
录制到了这里,今天拍摄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最後的最後,陆清风的等人见到了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员,除了几位文员之外,有国际资格认证的训导师只有五位,训导员十四人,其他还有科研人员。
了解了一番这些人工作以後,才知道这些训导员当中很多都是兼职,工资并不高。
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压缩开支。
没办法,想要培训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支出花费很高,公益性质也注定基地不能靠售出导盲犬来挣钱。
地方的补贴加社会捐赠勉强能维持基地运营。
要不是土地,水电是由大学提供的,这里可能很早就破产了。
离开这座导盲犬培训基地,陆清风心里有了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