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赵俣遇刺
…
李纲和宇文黄中一路西进。
到了西京洛阳时,他们遇到了解州闻喜县举子赵鼎。
赵鼎四岁时父亲去世,经母亲樊氏教育,博通经史百家之书,志气高远,心怀天下,气质不凡,谈吐间,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政治家的潜质。
李纲和宇文黄中跟赵鼎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三人于是决定一块前往东京汴梁城参加今年的科举。
三人来到了陈桥驿时,才得知,赵俣特意下旨,所有未使用的驿馆,全都对前来进京赶考的举子开放,以供举子歇脚之用。
赵宋王朝自建国以来,对外的交往一直很活跃,来赵宋王朝的各国使节很多,也很频繁。
在接待这些使节方面,赵宋王朝大体上是实行一国一馆的制度。
譬如,辽国使者,都安排在都亭驿接待;西夏使者,一般在都亭西驿或来远驿;高丽使者,在外城的同文馆;南番丶交州丶西番丶大食丶龟兹等使者,都在怀远驿接待;而吐蕃丶党项等使节,则在礼宾院接待。
——赵宋王朝按照一馆一国的原则安排使者下榻,一方面体现了对客俗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安全保密的需要。
至于坐落在东京汴梁城北郊陈桥驿的驿馆,名叫「班荆馆」。
陈桥驿就是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个小镇,离京城大约有四十里路。
「班荆」典故出自《左传》。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即伍子胥的祖父),与蔡国大夫声子是好朋友。后来因岳父犯事,伍举避祸于郑国,并准备投奔晋国。在郑国都城郊外,他与声子不期而遇。于是,二人在路边折了些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边吃边谈。「班荆」后来便成了朋友相遇不拘礼节丶共坐一起畅叙情谊的代名词。
班荆馆虽然设在郊区,但馆舍建筑丶食宿条件丶服务水平等与设在京城的其它馆驿相差无几,同样是青砖碧瓦丶雕梁画栋丶亭台楼榭,令人目不暇接。
赵俣将这样的地方对进京赶考的举子开放,可见他对人才的重视与体恤。
用赵鼎的话来说就是:「实乃圣君的宽仁之举,足可见陛下求贤若渴之心也!」
踏入班荆馆,李纲三人才发现,馆内布局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香袭人,仿佛一处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他们被引至一处幽静雅致的客房,房间内陈设简约而不失雅致,窗外便是精心修剪的园林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跟他们同屋的还有太学生李光以及他特意前来迎接的好友青州举子仇悆。
五人对坐,品茗论道,谈及此次科举之志,皆是意气风发,胸怀壮志,誓要在科举之中一展才华,为国效力。
夜幕降临,班荆馆内灯火通明,来自五湖四海的举子们或三两成群,或独自一人,围坐于灯火阑珊处,他们或低声吟诵,或高声谈论,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丶政治抱负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李纲五人也参与其中,与各路英才交流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对时政的看法。
期间,也有新旧两党的争执,甚至争吵。
但赵俣登基以后,一直在引导,新旧两党在法治和规则框架内,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和平丶理性的方式进行观点交流和政策探讨,谁走极端,不问是非对错丶青红皂白,不顾国家利益,一心搞党争,为了争而争,就消灭谁,永不录用。
还有,这次科举,新学和儒学并重,以至于那些极端的新党人士和极端的旧党人士都不可能中举,这也使得他们要麽改变思想去学习对方的典籍甚至乾脆拥抱对方,要麽就只能放弃当官,始终郁郁不得志地做闲云野鹤。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新生代的官员中,新旧两党的矛盾缓和了不少,甚至也可以说新旧两党的矛盾开始瓦解,至少双方暂时搁置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次日清晨,五人一同走出班荆馆,迎着初升的太阳,踏上了前往东京汴梁城的最后一段旅程。
沿途所见,略过不提。
只说,五人抵达东京汴梁城时,天色已黑。
此时正好是上元节。
就见,东京汴梁城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京城各主要道路上,人山人海,载歌载舞,一派祥和富裕幸福的景象。
每年的上元节观灯,都是东京汴梁城中的一大盛事,皇帝都要登上宣德楼与民同乐。
早在宋太宗淳化元年六月,赵宋朝廷就下令,停止中元与下元灯展,集中力量办好上元灯展。
于是,上元灯展的规模变得更大,要连续举办五天。
「上元五夜灯」早已经成为赵宋王朝的一种规制,上元灯展也已经成为东京汴梁城标志性的盛大节日之一。
这有力地推动了上元灯节的发展。
每到上元佳节,东京汴梁城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御前大街上,灯市更是绵延数十里。市民都涌上街头,来到宣德楼前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情此景,令王安石都按耐不住其内心的兴奋,用诗来进行描绘:「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到了赵俣这一朝,按说应该发扬这种风格,比如学历史上的赵佶,将上元灯展办得更加辉煌壮观璀璨,盛况空前。
但让人很意外的是,赵俣竟然将办灯展的钱缩少到了宋神宗一朝和赵煦一朝的十分之一。
宋神宗一朝和赵煦一朝,常常于每年的十月份就开始扎架子制作山棚,一直到正月十四才彻底完工,所费彩帛,巨以万计。灯节结束后,这些东西都被皇帝颁赐给了内侍,让内侍拿去换钱。
而到了赵俣这一朝,因为将办灯展的钱砍去了九成,这些东西也就不再赏赐给内侍了,而是翻新一下继续使用。同时,架子也不用提前好几个月费钱丶费人地重新扎,而是提前半个月将去年用的山棚修一修就接着用,只有那些实在腐朽不能用的才会重新制作。
总之就是,赵俣这一朝在这些表面文章上是能省则省。
这样做出来的灯展效果肯定无法跟以往相比,就更别提跟历史上赵佶时期的灯展相比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有前朝打下的好底子,即便赵俣这一朝如此之省,也能做到,花灯分散在东华门丶左右掖门丶东西角楼丶城门大道丶大宫观寺院等皇城周围,皇城雉堞上亦遍设之。
反正,从外面来的人,是根本就看不出来这里面的区别。
宇文黄中丶赵鼎他们这些没来过京师的人就震惊东京汴梁城的繁华,以及上元节的热闹。
而让李纲没想到的是,汴梁城中不仅有木自行车,还有一种新型人力车。
这种人力车,是木质框架结构,精美丶结实又质朴。高高撑起的黑色布篷,能遮阳挡雨。车座是厚实软垫,铺着蓝布坐垫,靠背微微向后倾斜,坐上去一定很舒服。两个木质车轮被磨得油亮,有些还裹着兽毛毡。车夫站在车把旁,双手搭在上面,车把上的铜铃铛,偶尔被风拂动,发出清脆声响,引得路人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