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面面相觑,想到九阿哥最近办的几桩大事,这功劳当个贝勒爷是绰绰有余。
九阿哥这次就更懵了,跪着领旨的时候傻乎乎的,还是被四阿哥一把拽着胳膊起来才站稳。
皇帝看他傻愣的样子有点嫌弃,不过想到九阿哥办的差事,又觉得满意:“宫外的府邸修缮得差不多了,这门面改一改就能搬过去。小九回头找钦天监看看,最近的好日子在什么时候。”
九阿哥连忙应道:“是,儿子会尽快确定好日子出宫建府。”
皇帝点点头,继续商议起河道总督公开升堂之事。
大理寺卿也上朝来了,领了这差事,台子要搭在最显眼,这选择就多了。
有人选在东西市的中间地方,那么来往的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能聚集在一起看见。
也人觉得在城门口外边的空地搭建,那里人来人往,最是热闹,就十分显眼。
更有人认为河口的地方,来往河道的人更为熟悉河道总督,让他们看看这位总督的真面目也好。
而且河口这里船只多,来往的人也不少,确实也扎眼。
几个大臣都觉得是好地方,于是在早朝的时候当场就吵了起来,却谁都说服不了谁。
大理寺卿看着在旁边一个劲傻乐的九阿哥,忍不住问道:“不知道九阿哥有何高见,认为哪个地方更合适?”
九阿哥还想着他只要沉默到下朝就行了,没想到会被大理寺卿忽然点名,几乎脱口而出:“这些地方都不错,只是我认为菜市口更好。”
听见这话,不说大理寺卿沉默了,原本吵架的几个大臣也跟着沉默了下来。
九阿哥,你知道菜市口是斩首的地方吗?
九阿哥明显是知道的,见几人沉默下来,还换了个主意说道:“菜市口你们觉得不合适,午门外也行。也不用特地搭台子,那还有现成的。”
大理寺卿更沉默了,毕竟午门外那个台子是用来斩首用的。
台子虽然每次斩首后都用大量的清水来冲刷,却依旧残存着殷红的血迹。
因为长年累月斩首的人太多,流过的鲜血根本洗不掉,还残留着浓郁的血腥味。
在这么个地方升堂,不说河道总督,大理寺卿也是头一回,只觉得在这里升堂是不是不够庄重了?
九阿哥还试图说服其他大臣道:“这地方不但有现成的台子,周围还有一大片空地,能让所有人围成一圈看台上,能容纳的人还不少。”
大理寺卿心里忍不住吐槽,这原本就是给百姓看罪人斩首的台子,周围大半圈都是空地给人站的,当然能容纳很多人了!
河道总督又不用被斩首,在斩首的台子上升堂是不是有点离谱了?
偏偏九阿哥一点都不觉得,他还感觉憋屈得很!
河道总督和他儿子不用被斩首,起码得示众,怎么也得找个恶心一下他们两个的地方!
这么个台子上肯定陈年旧血不少,两人哪里见过这阵仗,在台子上升堂,指不定能吐露出更多的真话来!
九阿哥就继续说道:“皇阿玛,儿子感觉这个地方很是适合,像河道总督这样心志坚定之人,在这么多罪人丧命的地方,必然会愿意多说真话。”
皇帝一瞬间就明白九阿哥的心思,他心里不爽着呢,自然乐意赞同小儿子的话,于是微微颔首道:“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在这里升堂是第一次,大理寺卿有什么问题吗?”
大理寺卿这是害怕那个台子,所以不愿意升堂了?
哪怕心里再不愿意,大理寺卿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只能低头应下道:“回皇上,微臣认为这地方确实合适。”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知道皇帝都同意了,九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