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声东击西!(1 / 2)

第407章 声东击西!

子午岭帅帐内。

牛油灯盏散发着昏黄的光晕,火苗在微风中不安地摇曳。

郑朝宗眉头紧蹙,双眼紧紧盯着悬挂在帐壁的巨大军事地图,目光在子午岭与同州之间来回游移。

手指下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思绪如奔腾的骏马,在复杂的战局中穿梭。

此次佯攻布局,是破局的关键,若稍有差池,不仅前期的努力会付诸东流,还可能让整个军队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想到这,郑朝宗只觉肩头压力如山。

「来人!」

郑朝宗突然开口。

刹那间,帐帘被猛地掀开,一名亲兵如疾风般冲入帐内,但却没有下跪,身姿挺拔拱手道:「将军有何吩咐?」

静塞军从不需要下跪。

郑朝宗转身,目光如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传我将令,即刻调遣五千步卒,奔赴子午岭北麓。

让他们大张旗鼓地伐木造桥,动静越大越好,务必让宋军斥候尽收眼底。

待夜幕降临,命士兵们高举火把行军,摆出主力部队大规模集结的架势。」

亲兵领命后,迅速起身,快步离去,帅帐内再次陷入寂静。

郑朝宗看着亲兵离去的背影,心中暗道:「第一步若能成功,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了!」

很快,五千静塞军步卒在三位将领的带领下,犹如一条黑色长龙,浩浩荡荡地朝着子午岭北麓进发。

抵达目的地后,士兵们迅速分散开来,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山谷。

他们分工明确,一部分士兵负责砍伐树木,一部分搭建营帐,还有一部分着手桥梁的修筑。

随着一根根原木被砍伐,一顶顶营帐在空地上搭建起来,一座简易桥梁也逐渐有了雏形。

与此同时,在子午岭的宋军大营里,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一名斥候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冲进营帐:「报!将军,子午岭北麓发现静塞军踪迹。

他们正在大规模伐木造桥,看样子是要渡河进攻。

到了夜里,更是举着火把行军,队伍绵延数里,规模庞大,极有可能是静塞军主力。」

李昌祚听闻,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心中暗自得意:「苏逆急于南下,已经按捺不住了。」

他双手背在身后,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盘算着:「若能在此将静塞军主力一举歼灭,不仅能解关中危机,我还能立下赫赫战功。」

沉思片刻后,他猛地停下脚步,果断下令:「立刻急调鄜州驻军增援子午岭,限他们三日内务必赶到。

另外,命赵猛率领三千骑兵,即刻出发,从侧翼迂回,截断静塞军退路。

我要将他们全部困在此处,一网打尽!」

传令兵领命后,迅速冲出营帐,传达命令。

郑朝宗这边,在收到宋军调兵遣将的消息后顿时大喜!

——第一步计划已经成功,接下来的这一步,更加关键。

随即,他招来五名死士,这些死士个个目光坚毅,神色冷峻。

郑朝宗看着他们,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为他们的英勇无畏而感动,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们的安危。

但为了大局,他不得不让他们去冒险。

郑朝宗压低声音,向他们仔细吩咐:「你们乔装成逃兵,设法混入宋军大营,向李昌祚『泄密』,就说静塞军三日后将强攻鹰嘴崖。

记住,从言行举止到神态表情,都要做得自然逼真,绝不能露出半点破绽。

若此次任务成功,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都将得到重赏。」

五名死士相互对视一眼,然后整齐划一地拱手,到:「将军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

说罢,他们起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郑朝宗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随即与军中书记道:「都记录下了嘛,将他们的信息秘密传完后方,让守真静宁安排他们的家人。」

军中书记点头道:「都记下来了,随后会送往延安府。」

郑朝宗这才点点头。

三日后,天刚蒙蒙亮,鹰嘴崖一带被厚重的雾气笼罩,仿佛一层巨大的白色纱帐,让人看不清周遭的一切。

李昌祚身披战甲,亲自坐镇指挥。

他站在高处,望着雾气弥漫的山谷,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不安。

虽然他觉得这事儿应该能成,但不知道为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能按兵不动,等待静塞军进入包围圈。

而此时的子午岭北麓,静塞军真正的精锐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早已悄然撤离。

那些仍在伐木造桥丶制造动静的,不过是五百名留守的士兵。

他们一边佯装忙碌,一边时刻留意着宋军的动向。

随着约定时间的临近,留守的静塞军士兵迅速点燃预先设置好的火雷。

瞬间,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整个山谷都在剧烈摇晃,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李昌祚听到爆炸声,以为静塞军已经发动进攻,毫不犹豫地下令:「放箭!」

一时间,数万支利箭如飞蝗般射向山谷。

然而,许久之后,山谷中除了弥漫的硝烟和此起彼伏的回声,竟未见静塞军一兵一卒的身影。

李昌祚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他皱紧眉头,立刻派人前去打探。

不多时,前去打探的士兵面色苍白,匆匆返回:「将军,山谷中只有少数静塞军士兵,并无主力部队的踪迹,我们中计了!」

李昌祚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一拳重重地砸在身旁的石头上,心中懊悔不已:「我竟然中了郑朝宗的奸计,实在是大意了!」

他紧攥腰间佩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额头上青筋暴起,宛如一条条蚯蚓在皮肤下蠕动。

回想起鹰嘴崖的惨败,那一幕幕犹如噩梦般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心中的怒火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这时,斥候带来黄河西岸发现零星船队的消息,就像往他怒火中浇了一桶油,让他愈发烦躁。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细细讲来,黄河西岸的船队究竟是何情况?」

李昌祚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质问,每一个字都仿佛从牙缝中挤出来,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斥候双腿发软,声音发颤:「将军,我方斥候在黄河西岸,发现了零星船队,看起来似乎是运粮队。」

一旁的幕僚,向来心思缜密,听闻后神色凝重,急忙拱手进言:「将军,苏逆诡计多端,此前我们已中过他的圈套。

这次黄河西岸出现船队,恐怕又是调虎离山之计,将军不可不防!」

李昌祚听后,先是一怔,随即脸上浮起一抹轻蔑的冷笑。

他双手抱胸,扫视了一圈营帐内的众人,大声道:「黄河天险,水流湍急,苏逆怎敢轻易渡河?

况且我军在子午岭部署了重兵,只要守住这里,他苏逆插翅也难逃。

子谷,你未免太过胆小,竟被这小小的船队吓破了胆!」

幕僚还想再劝,可看到李昌祚满脸的不耐烦,那到了嘴边的话又被咽了回去,只能无奈地退到一旁,暗自摇头。

与此同时,在远离宋军大营的一处山坳里,郑朝宗正和一众将领围坐在篝火旁,商讨着下一步计划。

火光映照在他们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今夜子时,我们兵分两路,一千人携带火箭,袭击宋军大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主力部队则趁夜色东进,绕过子午岭防线。」

郑朝宗目光如炬,将计划详细地阐述了一遍。

将领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当夜子时,万籁俱寂,子午岭宋军大营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

值夜的士兵们有的靠着营帐打盹,有的百无聊赖地踱步,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突然,一阵尖锐的呼啸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支支火箭如流星般划过夜空,带着熊熊火焰,射向宋军大营。

「敌袭!敌袭!」

不知是谁率先喊了一声,瞬间,整个大营乱作一团。

营帐起火,火光冲天,喊杀声丶警报声交织在一起。

马匹受惊,嘶鸣声此起彼伏,士兵们慌乱地四处逃窜,有的甚至连战甲都没来得及穿戴整齐。

李昌祚从睡梦中惊醒,脸色苍白,慌乱中抓起佩剑,连鞋子都穿反了,就冲出了营帐。

他望着漫天的火光,大声吼道:「镇定!各营将士,迅速集结,准备迎敌!」

然而,奇怪的是,尽管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却始终不见静塞军冲阵。

原来,这只是郑朝宗派出的千人小队,他们的目的并非与宋军正面交锋,而是制造混乱,吸引宋军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静塞军主力在郑朝宗的带领下,早已趁着夜色东进三十里,悄然绕过了宋军在子午岭的防线。

李昌祚在大营中焦急地等待着敌人的进攻,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