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特优级
从陆丰养殖基地返回。
江淼顺路考察一下马宫镇盐町养殖场的情况。
作为海陆丰公司的发家之地,这里的700亩养殖场,在半年前进行了一次升级改造,主要是将500亩露天鱼塘的的池底和池壁,进行了全面硬化,那200亩室内养殖场还是维持原来的状态。
不过随着鳗鱼繁殖技术的再次突破,目前鳗鱼育苗区域,已经被缩小到只剩下10亩室内养殖场。
其他空闲出来的露天鱼塘丶室内养殖场,都用来搞其他水产品的养殖。
露天养殖区1片。
负责该养殖片的片长林永公正在拘谨地向他介绍着1片的养殖情况,此人是盐町本村人,之前一直在养殖生蚝,去年六月份被招聘成为该养殖片的片长。
「老板,100亩生蚝都是三倍体生蚝,由于我们第一批投苗的蚝仔比较大,目前已经达到了上市标准。」
看着蚝塘之中,一大片石柱上,生长了一大堆生蚝,江淼通过鉴定面板,看到了这些生蚝的肉质详细情况。
林永公已经下去,撬了十几个生蚝上来。
柯勇帮忙用小刀撬开蚝壳,露出里面乳白的蚝肉,蚝肉并不算太大,大概就三手指并拢那麽大。
江淼倒是没有忌讳,拿起一个敲好的生蚝,一口闷下去。
入口滑嫩,先是微微的海腥味,紧接着便是甜鲜,嚼了几口,非常脆爽,蚝肉毫不费劲就被嚼烂,没有那种橡皮筋一样的韧劲。
而柯勇等人喜欢吃生蚝的人,也各自吃了一个。
「这个味道?」
「比我之前吃过的国内生蚝好吃很多,几乎进口的几种顶级生蚝差不多。」
「确实不错。」
「很鲜甜。」
作为在海边讨生活几十年的林永公等人,加上以前家里面有养殖生蚝,他们自然知道本地普通生蚝的味道。
本地生蚝养殖户追求的肥大,但养殖场都是土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无可避免一个问题,那就是生蚝会吸入土塘底部的淤泥。
同时养殖户要麽直接抽海水养殖,或者直接依靠涨潮进行换水,这种情况,就非常考验周边的海水质量了。
显然长沙湾附近的海水质量是达不到优质的,毕竟这里是河口海域,从河流带下来的污染物,肯定会或多或少污染这些海水,因此这里的普通养殖生蚝,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重金属问题。
这也是之前汕美专门整改了梅陇镇丶可塘镇的金银器丶镀金镀银丶珠宝加工产业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这些产业就在长沙湾上游河道上,将大量污染物排入了长沙湾。
现在哪怕是经过整改,长沙湾入海口的水质仍然一般,这是很多河流入海口海域的先天性问题,特别是河流周边的工业越发达,入海口水质就越差。
为了保证盐町养殖场的养殖水安全,公司陆续投资建设了好几套专门的海水净化装置,专门去除天然海水之中的重金属丶污染物。
而作为可以生食的生蚝养殖场,水体质量是时刻处于监控状态,喂养的饲料和水藻也是精挑细选的,就是为了保证这些生蚝不会被污染,无论是重金属污染,还是微生物污染,都不允许出现。
甚至还包括了微塑料污染,都在海水过滤和净化,以及饲料丶水藻遴选过程中,进行了严格限定。
这种级别的生蚝,海陆丰公司会使用特别的标签,即「特优级」。
目前海陆丰公司的产品有两个标签,一个是「特级」,另一个就是「特优级」。
其中特优级,代表的含义就是特级之中的优秀品质,即优中选优。
要达到特优级,必须在重金属残留丶农药残留丶微生物污染丶微塑料残留上达到严格限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求风味丶口感丶外观,也要达到此类产品的最佳状态。
江淼咽下蚝肉之后,放下蚝壳:「永公,这批生蚝可以采收了吧?」
「差不多了,就看专营店那边的安排。」林永公点了点头。
江淼知道要售卖高级水产品,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水族箱和专业的水产品活体运输车辆。
水族箱方面,那些面积比较大的专营店,和近期陆续开业的6家仓储超市,都已经配备了专业的水族箱和配套设施。
而水产品活体运输车,目前只有8辆,显然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8辆专业运输车是远远不够的,物流事业部已经让采购部加紧采购。
江淼洗了洗手:「这一亩蚝塘,估计可以达到亩产1.6万公斤,产量还可以。」
对于这一点,养殖过生蚝的林永公一清二楚:「我们采用了高标准的管理技术,必须控制养殖密度,不然会影响生蚝质量。」
如果不采用高标准管理,那一亩甚至可以亩产2.5∽3万公斤。
别看亩产上万公斤,实际上去掉壳之后,就3200公斤左右的蚝肉,壳肉比为4:1。
江淼问了一下黎子轩:「子轩,市场调研部给这个生蚝的定价是多少?」
黎子轩赶紧翻了翻手机的备忘录,才抬起头来回道:「老板,是每公斤100块钱。」
「100块钱?还可以,对了这个生蚝有名字吗?」
黎子轩看了一下手机:「就叫汕美特优级生蚝。」
江淼摇摇头:「太普通了,而且汕美这个地区太广泛了,不能使用这个名字。」
他思考了一会,吩咐道:「你给市场调研部传达一下,将这个生蚝的商品名改为盐町生蚝,加上特优级标签。」
「好的,老板。」黎子轩迅速在手机备忘录上记录下这件事。
这种顶级生蚝,自然要搞一个区域限制,如果使用之前的汕美生蚝,那汕美其他地方的养殖户,也可以说自己的生蚝是汕美生蚝,毕竟这种市级名词是不能申请专利商标的。
江淼又想起一件事:「永公,你这几天有空去找一下你们村的村委会,让他们成立一个生蚝养殖合作社。」
虽然林永公心里面非常高兴,老板还是关心本地村民的,不过他还是提醒道:「老板,我们这个技术条件太高,普通村民承受不了这种养殖成本。」
「所以才让他们成立生蚝养殖合作社,统一规划好蚝塘,然后由公司帮他们采购和建设一个海水净化站,加上公司出售的特种饲料,就可以养殖好生蚝,既然我用了盐町这个名头,就应该让当地村民一起养殖。」
「没问题,我相信村委会一定会全力配合的。」林永公笑着点了点头。
江淼也是考虑到管理问题,加上周围已经没有多少鱼塘可以租了,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必须拉上周边的村民。
至于隔壁镇的晨洲村,他们那边的生蚝养殖养殖规模非常庞大,生蚝水上养殖面积达12平方公里,约1.8万亩,生蚝年产量高达1.8万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晨洲村养殖生蚝的技术相当落后,1.8万亩养殖面积,才年产1.8万吨,平均亩产就1000公斤左右。
如果按照海陆丰公司的技术,1.8万亩养殖面积,哪怕是从小苗开始养殖(养殖周期需要9∽11个月),每年差不多可以生产36万吨生蚝。
这就是技术的碾压。
而且盐町生蚝的质量是可生食级别的高标准生蚝。
尽管两者的蚝种是一样的,但是养殖技术和养殖条件的差异,给两者的价值带来了天差地别。
不过这个产能绝对是过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