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玩命(1 / 2)

第382章 玩命

李琩今年二十三岁,却已经跟自己最美好的岁月说拜拜了。

从今往后,他将困于皇宫这座囚笼之中,被国事这道锁紧紧捆绑,身不由己,这样的日子,真的无法形容。

也就半年时间,李瑁就已经疲态尽显,可见皇帝这个职业,真不是人干的,除非当个昏君。

但是当昏君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代价很可能是国破家亡,

做一个合格的皇帝,需要极大的自制力,李瑁每天清晨睁开眼,都在提醒自己,要以最好的状态来处理国事,等到大唐重回正轨,早点让儿子接手,自己当个太上皇,就可以逍遥自在了。

可是距离儿子成年,还特麽早看呢。

好在基哥死的早,一切都还可以慢慢来。

薛和露等人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僵持了一个月,总算是有点眉目了,因为大臣们也看出皇帝非常坚持,再不妥协,恐怕要跟你玩手段了。

所以渐渐的,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少,而李瑁也趁着这个时候,拍板决定,成立盐铁铸币监。

主官一人,为监,下设两名少监,然后是盐铁丶铸币丶巡院三司,各设使职一名,暂时由他官充任。

不让出一些权力,这帮人不会痛快点头,所以新设立的这个部门,主官为户部侍郎萧灵兼任,两名少监,陇西郡公李璃,裴耀卿长子裴遂,盐铁使李兼任丶铸币使薛和露,

巡院使监察御史萧隐之兼任。

六大官员,全部可对接皇帝。

「从将作监腾出一些地方,开牙门,设监府,一个月之内,将户部与太府寺掌管的盐铁事宜,迁至此处,钱监所有档案也都搬过来,诏告天下,」李瑁站起身,朝着下方道:

「右相左相,裴公裴宽武崇谦,还有中书省和盐铁监,随朕去紫宸殿,剩下的陈希烈留下来主持。」

说罢,李瑁带头离开大殿,被他点名的那几个赶忙跟上。

紫宸殿,

李瑁坐下之后,郭淑也从后面出来,安排宫女为诸大臣奉茶。

夫唱妇随,这对夫妇当下对你们有多客气,将来收拾你们的时候照样心狠手辣,李林甫等人是看的很明白的,所以他不愿意拂逆李瑁,反正他本来就是个逢迎之臣,是帮着皇帝解决问题的。

刚开始,李瑁是一点公事没谈,只是留下郭淑,让郭淑跟这些人闲扯。

谈天说地,家长里短,反正什麽都聊,气氛非常融洽。

尤其是李适之,特能说,什麽话题都能掺和进来,就好像他什麽都懂,你还别说,他懂的确实不少。

李瑁这是要让郭淑与这些人建立私人感情,因为马上就是皇后了,皇后与大臣之间还是要有牵绊的,这可不是贵妃,这是皇后,老李家的皇后一个个的嘴上都说不干政,其实一个都没有闲着。

「陛下的登基大典,以及皇后的册封典礼,臣都已经准备好了,吉日一到,便可举行,」李林甫边喝茶边微笑道。

李瑁笑道:「辛劳右相了,没有你,朕真不知道该怎麽处理国事,所以啊,有些事情,你要帮着点朕。」

他这是暗示李林甫,盐铁铸币监虽然成立了,但是将来能不能有效的运行,你还是要多多帮忙。

这是首相,别的不说,安西河东范阳三镇,都被他抓看呢,剑南章仇兼琼丶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张宥,也都对他俯首听命,在外面的势力,李适之真的跟人家没法比。

李林甫点头道:「千难万难,臣总是要为陛下做好的,无论再大的阻力,臣当不遗馀力。」

反正已经通过了,再发牢骚也没意思了,那麽当下要考虑的,就是怎麽去做好,让李瑁满意。

韦陟拍马屁道:「这项政策,如果能够做好,短期内朝廷将会经历阵痛,但是以长远观之,不失为长算远略,陛下睿识。」

薛和需赶忙道:

「当下要在全国设置二十四钱监,那麽就等于需开辟二十四座折冲府,这项预算,陛下也解决了,以钱监所产之良钱一二,做为军士粮饷,不用朝廷另外拨款,也是为右相减轻压力。」

萧灵点了点头,朝薛和需道:

「铸币一事,要行重典,当今天下,各大钱监岁铸钱三十二万七千贯,远远不够用,

下此法若能严格执行,可解燃眉,应颁行法令,铸恶钱者抵死,邻丶保丶里丶坊丶村正皆从坐,方可震镊。」

李适之听到这里,呵呵一笑:

「跟邻丶保丶里丶坊有什麽关系,这种事情是他们能做得来的?」

李瑁也笑道:

「应改为:一应人等,从重法办,不以八议免罪。」

这话一出,这帮人心里顿时咯瞪一下,好家夥,八议都不能免罪了?你直说往死了干不就得了?

李瑁这一条,也算是真正可以约束人的,说白了,这事你要是参与了,就得死,不管你是谁。

当然了,从前的旧帐咱们不算,只算今后。

也就是说,存量的恶钱可以适当的默认流通,以缓解财政压力,但是新铸的恶钱必须严厉打击。

开元鼎盛期,唐朝巅峰,每年铸钱也就是三十万贯左右,这点钱说实话,真不够用,

没有恶钱顶着,早崩盘了。

但是眼下你要是再不改,可真就成了劣币驱逐良币,那时候,朝廷信用崩塌,也就到了王朝末路了。

那麽这样一来,巡院的权力可就大的没边了,而萧隐之并没有因为天降大权而高兴,

反倒是害怕。

因为打击恶钱,今后就是他这个巡院使的事情了,倒是风光了,危险也大的没边了。

裴耀卿道:

「恶钱的祸源,还是在江淮,此地应着重考虑,臣兼任水陆转运,也将压力骤增,以三年为期,如果铸币司所出良钱较之以往不能翻番,陛下此番改革将迫于重重压力半途而废。」

他管着江南至长安一线的水陆转运,转运是大宗贸易,贸易必须用钱,你铸的钱跟不上来,贸易就断了,贸易断了,长安洛阳就要出问题,到了那时候,这项政策不停止,都得停止。

李瑁点了点头,看向萧灵:

「你表个态吧,好让裴公安心。」

我特麽表鸡毛的态啊?这也太困难了吧?三十二万变六十四万,我就是屁股下,也下不出来啊,萧灵一脸难色,求助的看向李林甫。

而李林甫深知,能不能翻倍,其实都在监管上面,这次改革,允许民间采矿铸币,产量是必然要大增的,但是问题在于,他们产出来的钱,合不合格?

当下的官方铸造工艺,几乎是垄断的,民间的水平跟不上,那麽必然要牵扯到官方协助民间办矿铸币,那麽这麽一来同样会出现一个问题。

我既然能造出良钱,为什麽要上交给你呢?我自己花不行吗?

所以陛下才会提出官督,官方监督不足,问题同样不小,但是萧隐之,明显不是那块料,不够狠啊。

于是李林甫看向萧隐之,道:「做这件事,要一往无前,前期推行必然千难万阻,萧灵敢不敢答应,都取决于你啊。」

去特麽的一往无前,你不就是要让我死吗?萧隐之低着头,也不敢说话。

为什麽主官是萧灵,巡院使是萧隐之呢?因为他们是兰陵萧氏,江南顶级门阀之一。

这个姓氏相当牛逼,即使后世,萧姓者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量,所以将他们其中一部分,改姓了肖。